蘋果新聞網 3 小時前

平日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可以降低罹大腸癌風險。(圖:行策企劃提供)
【工商消息】 本文由行策企劃提供
大腸癌變了,不再只是好發在50歲以上的族群,許多人偏愛吃重鹹重油及高熱量的食物,且很少吃纖維食物,加上飲食不定或有爆食現象,如果忙碌工作以致於作息不正常,久坐著又沒有運動的習慣,長時間下來會間接影響腸道菌,很容易造成大腸瘜肉增生,而大腸瘜肉與大腸癌有著密切關係。所以近年來罹患大腸癌平均年齡逐漸下降比以往年輕了5-10歲,讓人不容忽視;營養師高敏敏就在社群上呼籲民眾,平日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才是關鍵。
年輕人也常因為對症狀警覺性不夠而疏於就診,被診斷出腸癌時,疾病分期甚至比年長者更嚴重,因此年輕族群也該檢視自身是否有疑似症狀及早治療。特別是肥胖不愛運動丶吸煙著丶愛紅肉者丶家族病史者等,再年輕也要開始注意大腸癌的侵襲,營養師高敏敏也提醒,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降低罹癌風險的第一步,可以先從多吃蔬菜水果與攝取優酪乳,建議每天2碗蔬菜配上2碗水果。平日飲食大魚大肉之餘,也要評估身體的承擔風險,盡量避免熬夜加班,並做好腸道保養。
大腸癌其實是「吃出來」的疾病!腸道是人體最大免疫器官,顧好腸道就能顧好根本,腸道有7成免疫細胞,當腸道菌相失衡時,就容易百病叢生,只要每天多吃富含纖維的五穀雜糧丶蔬果及優酪乳,就是保護腸壁和餵養好菌的最佳糧草,維持腸內微生態平衡、預防腸道疾病,讓你不懼癌王,就是回歸正腸生活最簡單的方法。
民眾在生活上掌握5大要點,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定期篩檢、控制體重、拒絕菸酒檳榔熬夜,在飲食上多吃高纖、少油、少紅肉、少加工的食物,更重要的是多多補充益生菌(如喝優酪乳)遠離瘜肉、降低大腸癌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