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聞網/輯 2025-05-06 20:35 /ET聽新聞
0:00 /4:50

TikTok上近來流行纖瘦挑戰,成千上萬的影片用各種極端的話語鼓勵人們保持纖瘦身形,但很多內容過於偏激極端,再加上拍攝者大秀幾乎骨瘦如柴的身形,讓專家憂心這會讓更多人有飲食失調的風險。(翻攝 TikTok @elisik4 )
纖瘦挑戰(SkinnyTok)近來在TikTok上蔚為風潮,特別吸引年輕族群仿效。有些影片僅單純分享運動與飲食建議,但也有較為極端的影片,鼓勵人們透過惡毒刻薄與羞辱性的語言進行「自我霸凌」,逼迫自己拼命瘦身,不顧健康的行為引起專家擔憂。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TikTok上近來出現成千上萬支標註有#SkinnyTok的纖瘦挑戰影片,還有更多類似內容但沒有標註該字的影片,同樣帶動這股瘦身風潮。
飲食障礙照護單位Emily Program的專家蘭伯特(Jillian Lampert)表示,這些影片最可怕的地方是使用者一旦瀏覽過極端身體意象的相關內容,TikTok演算法便會不停推播相關影片,直到個人首頁充斥類似內容為止。這些影片鼓勵人們忽視身體的生理需求,呼籲用各種「技巧」刻意挨餓、斷食,甚至透過自我貶抑作為減肥動力。
其中最可怕是近似洗腦的方式,拍攝者在影片中大喇喇地宣傳這種辦法,幾乎接近自我霸凌,這些拍攝者提倡的極端言語不停出現,甚至充斥在留言區。
一名網友在一支瘋傳的減肥影片下留言,認為飢餓痛代表胃正在為自己鼓掌;另一名網友表示透過AI合成自己瘦身後穿著泳裝的畫面,時時提醒自己減肥。一名女網友宣稱藉由自我貶抑法,想像自己的短褲與丈夫嘲笑自己過胖、大腿太粗,成功瘦下17磅,她的影片累積超過75萬次瀏覽,還有一個被到處流傳的人氣語句,說「你不是狗,不要再用食物犒賞自己了」。
根據研究,僅需瀏覽推薦厭食的影片8分鐘,就會影響年輕女性的自尊心,並增加飲食失調的風險。雖然TikTok在頁面上標註不鼓勵任何極端減肥行為,並提供相關醫療協助的連結,但蘭伯特說,無論是多極端或反常的行為,只要越來越多人跟風、來自同儕的鼓勵越多,就容易吸引人嘗試。
蘭伯特說,有人花幾個小時瀏覽相關影片和照片,吸收相關內容,將自己與影片裡的形象相比,認為自己不夠瘦、不夠吸引人,因而改變飲食習慣,以追求眼前所見的模樣。
線上醫療諮詢網站Your Doctors Online的內科醫師奇瑪(Asim Cheema)說,這些熱門影片可以讓人輕易採取達到減重目的的飲食習慣,但也可能導致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奇瑪說,飢餓並非燃燒脂肪的信號,而是身體渴求營養的重要訊號。無視飢餓可能導致代謝問題、體重更難控制、營養不良與認知障礙。如果過度飲用咖啡與水抑制食慾,可能導致電解質不平衡,誘發低血鈉症、胃酸逆流與焦慮症。
雖然隨著網路發達與心理疾病的去汙名化,越來越多人提倡接受自己;但追求極端瘦身的風潮不減。厭食與相關飲食失調協會的數據顯示,全美超過2800萬人一生會經歷飲食失調症,為死亡率第二名的心理疾病,每年導致超過1萬人死亡。